0.学习目标

  • 会使用Feign进行远程调用
  • 能独立搭建Zuul网关
  • 能编写Zuul的拦截器

1.Feign

在前面的学习中,我们使用了Ribbon的负载均衡功能,大大简化了远程调用时的代码:

String baseUrl = "http://user-service/user/";
User user = this.restTemplate.getForObject(baseUrl + id, User.class)

如果就学到这里,你可能以后需要编写类似的大量重复代码,格式基本相同,无非参数不一样。有没有更优雅的方式,来对这些代码再次优化呢?

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的Feign的功能了。

1.1.简介

有道词典的英文解释:

![1525662976679](assets/1525662976679.png)

为什么叫伪装?

Feign可以把Rest的请求进行隐藏,伪装成类似SpringMVC的Controller一样。你不用再自己拼接url,拼接参数等等操作,一切都交给Feign去做。

项目主页:https://github.com/OpenFeign/feign

1.2.快速入门

1.2.1.导入依赖

<dependency>
   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cloud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spring-cloud-starter-openfeign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
1.2.2.Feign的客户端

@FeignClient("user-service")
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{

    @GetMapping("/user/{id}")
    User queryById(@PathVariable("id") Long id);
}
  • 首先这是一个接口,Feign会通过动态代理,帮我们生成实现类。这点跟mybatis的mapper很像
  • @FeignClient,声明这是一个Feign客户端,同时通过value属性指定服务名称
  • 接口中的定义方法,完全采用SpringMVC的注解,Feign会根据注解帮我们生成URL,并访问获取结果

改造原来的调用逻辑,使用UserClient访问:

@RestController
@RequestMapping("consumer")
@Slf4j
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{

    @Autowired
    private UserClient userClient;

    @GetMapping("{id}")
    public User queryById(@PathVariable("id") Long id){
        return userClient.queryById(id);
    }
}

1.2.3.开启Feign功能

我们在启动类上,添加注解,开启Feign功能

@SpringCloudApplication
@EnableFeignClients // 开启Feign功能
public class ConsumerDemoApplication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pringApplication.run(UserConsumerDemoApplication.class, args);
    }
}
  • 你会发现RestTemplate的注册被我删除了。Feign中已经自动集成了Ribbon负载均衡,因此我们不需要自己定义RestTemplate了

1.2.4.启动测试:

访问接口:

1533907548664

正常获取到了结果。

1.3.负载均衡

Feign中本身已经集成了Ribbon依赖和自动配置:

![1525672070679](assets/1525672070679.png)

因此我们不需要额外引入依赖,也不需要再注册RestTemplate对象。

1.4.Hystix支持

Feign默认也有对Hystix的集成:

![1525672466192](assets/1525672466192.png)

只不过,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。我们需要通过下面的参数来开启:

feign:
  hystrix:
    enabled: true # 开启Feign的熔断功能

但是,Feign中的Fallback配置不像Ribbon中那样简单了。

1)首先,我们要定义一个类,实现刚才编写的UserFeignClient,作为fallback的处理类
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UserClientFallback implements UserClient 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User queryById(Long id) {
        User user = new User();
        user.setId(id);
        user.setName("用户查询出现异常!");
        return user;
    }
}

2)然后在UserFeignClient中,指定刚才编写的实现类

@FeignClient(value = "user-service", fallback = UserFeignClientFallback.class)
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{

    @GetMapping("/user/{id}")
    User queryById(@PathVariable("id") Long id);
}

3)重启测试:

我们关闭user-service服务,然后在页面访问:

1533942286259

1.5.请求压缩(了解)

Spring Cloud Feign 支持对请求和响应进行GZIP压缩,以减少通信过程中的性能损耗。通过下面的参数即可开启请求与响应的压缩功能:

feign:
  compression:
    request:
      enabled: true # 开启请求压缩
    response:
      enabled: true # 开启响应压缩

同时,我们也可以对请求的数据类型,以及触发压缩的大小下限进行设置:

feign:
  compression:
    request:
      enabled: true # 开启请求压缩
      mime-types: text/html,application/xml,application/json # 设置压缩的数据类型
      min-request-size: 2048 # 设置触发压缩的大小下限

注:上面的数据类型、压缩大小下限均为默认值。

1.6.日志级别(了解)

前面讲过,通过logging.level.xx=debug来设置日志级别。然而这个对Fegin客户端而言不会产生效果。因为@FeignClient注解修改的客户端在被代理时,都会创建一个新的Fegin.Logger实例。我们需要额外指定这个日志的级别才可以。

1)设置cn.itcast包下的日志级别都为debug

logging:
  level:
    cn.itcast: debug

2)编写配置类,定义日志级别

@Configuration
public class FeignConfig {
    @Bean
    Logger.Level feignLoggerLevel(){
        return Logger.Level.FULL;
    }
}

这里指定的Level级别是FULL,Feign支持4种级别:

![1525674373507](assets/1525674373507.png)
  • NONE:不记录任何日志信息,这是默认值。
  • BASIC:仅记录请求的方法,URL以及响应状态码和执行时间
  • HEADERS:在BASIC的基础上,额外记录了请求和响应的头信息
  • FULL:记录所有请求和响应的明细,包括头信息、请求体、元数据。

3)在FeignClient中指定配置类:

@FeignClient(value = "user-service", fallback = UserClientFallback.class, configuration = FeignConfig.class)
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{
    @GetMapping("/user/{id}")
    User queryById(@PathVariable("id") Long id);
}

4)重启项目,即可看到每次访问的日志:

1525674544569

2.Zuul网关

2.1.简介

官网:https://github.com/Netflix/zuul

![1525675037152](assets/1525675037152.png)

Zuul:维基百科:

电影《捉鬼敢死队》中的怪兽,Zuul,在纽约引发了巨大骚乱。

事实上,在微服务架构中,Zuul就是守门的大Boss!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!

1525675168152

网关的核心功能是:过滤和路由

2.2.Zuul加入后的架构

1525675648881

  • 不管是来自于客户端(PC或移动端)的请求,还是服务内部调用。一切对服务的请求都会经过Zuul这个网关,然后再由网关来实现 鉴权、动态路由等等操作。Zuul就是我们服务的统一入口。

2.3.快速入门

2.3.1.新建工程

填写基本信息:

1529223147899

添加Zuul依赖:
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project xmlns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"
         xmlns:xsi="http://www.w2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
         xsi:schemaLocation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 http://maven.apache.org/xsd/maven-4.0.0.xsd">
    <parent>
        <artifactId>cloud-demo</artifactId>
        <groupId>cn.itcast.demo</groupId>
        <version>1.0-SNAPSHOT</version>
    </parent>
    <modelVersion>4.0.0</modelVersion>

    <groupId>cn.itcast.demo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zuul-demo</artifactId>
    <version>1.0-SNAPSHOT</version>

    <dependencies>
        <dependency>
           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cloud</groupId>
            <artifactId>spring-cloud-starter-netflix-zuul</artifactId>
        </dependency>
    </dependencies>
</project>

2.3.2.编写启动类

通过@EnableZuulProxy 注解开启Zuul的功能:

@SpringBootApplication
@EnableZuulProxy // 开启Zuul的网关功能
public class ZuulApplication {
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pringApplication.run(ZuulApplication.class, args);
    }
}

2.3.2.编写配置

server:
  port: 10010 #服务端口
spring: 
  application:  
    name: api-gateway #指定服务名

2.3.4.编写路由规则

我们需要用Zuul来代理user-service服务,先看一下控制面板中的服务状态:

1525676797879

  • ip为:127.0.0.1
  • 端口为:8081

映射规则:

zuul:
  routes:
    user-service: # 这里是路由id,随意写
      path: /user-service/** # 这里是映射路径
      url: http://127.0.0.1:8081 # 映射路径对应的实际url地址

我们将符合path 规则的一切请求,都代理到 url参数指定的地址

本例中,我们将 /user-service/**开头的请求,代理到http://127.0.0.1:8081

2.3.5.启动测试:

访问的路径中需要加上配置规则的映射路径,我们访问:http://127.0.0.1:8081/user-service/user/10

![1525677046705](assets/1525677046705.png)

2.4.面向服务的路由

2.4.面向服务的路由

在刚才的路由规则中,我们把路径对应的服务地址写死了!如果同一服务有多个实例的话,这样做显然就不合理了。

我们应该根据服务的名称,去Eureka注册中心查找 服务对应的所有实例列表,然后进行动态路由才对!

2.4.1.添加Eureka客户端依赖

<dependency>
   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cloud</groupId>
    <artifactId>spring-cloud-starter-netflix-eureka-client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
2.4.2.开启Eureka客户端发现功能

@SpringBootApplication
@EnableZuulProxy // 开启Zuul的网关功能
@EnableDiscoveryClient
public class ZuulApplication {
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pringApplication.run(ZuulApplication.class, args);
    }
}

2.4.3.添加Eureka配置,获取服务信息

eureka:
  client:
    service-url:
      defaultZone: http://127.0.0.1:10086/eureka
  instance:
    prefer-ip-address: true
    ip-address: 127.0.0.1

2.4.4.修改映射配置,通过服务名称获取

因为已经有了Eureka客户端,我们可以从Eureka获取服务的地址信息,因此映射时无需指定IP地址,而是通过服务名称来访问,而且Zuul已经集成了Ribbon的负载均衡功能。

zuul:
  routes:
    user-service: # 这里是路由id,随意写
      path: /user-service/** # 这里是映射路径
      serviceId: user-service # 指定服务名称

2.4.5.启动测试

再次启动,这次Zuul进行代理时,会利用Ribbon进行负载均衡访问:

![1525677821212](assets/1525677821212.png)

日志中可以看到使用了负载均衡器:

1525677891119

2.5.简化的路由配置

在刚才的配置中,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:

  • zuul.routes.<route>.path=/xxx/**: 来指定映射路径。<route>是自定义的路由名
  • zuul.routes.<route>.serviceId=/user-service:来指定服务名。

而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的<route>路由名称往往和 服务名会写成一样的。因此Zuul就提供了一种简化的配置语法:zuul.routes.<serviceId>=<path>

比方说上面我们关于user-service的配置可以简化为一条:

zuul:
  routes:
    user-service: /user-service/** # 这里是映射路径

省去了对服务名称的配置。

2.6.默认的路由规则

在使用Zuul的过程中,上面讲述的规则已经大大的简化了配置项。但是当服务较多时,配置也是比较繁琐的。因此Zuul就指定了默认的路由规则:

  • 默认情况下,一切服务的映射路径就是服务名本身。

    • 例如服务名为:user-service,则默认的映射路径就是:/user-service/**

也就是说,刚才的映射规则我们完全不配置也是OK的,不信就试试看。

如果想要禁用某个路由规则,可以这样:

zuul:
  ignored-services:
    - user-service
    - consumer

2.7.路由前缀

配置示例:

zuul:
  prefix: /api # 添加路由前缀
  routes:
    user-service: /user-service/** # 这里是映射路径

我们通过zuul.prefix=/api来指定了路由的前缀,这样在发起请求时,路径就要以/api开头。

路径/api/user-service/user/1将会被代理到/user-service/user/1

默认情况下,作为路由匹配的路径如:/user-service/**不会作为请求路径转发到真实微服务,因为有一个变量:

strip-prefix,其默认值为true,会把匹配前缀删除。

如果我们设置其为false,那么路由前缀也会随着路径一起转发到真实服务:

zuul:
  routes:
    user-service: 
      path: /user/**
      serviceId: user-service
      strip-prefix: false

那么当我们访问时,如果地址是:http://127.0.0.1:10010/user/8,其中的/user作为匹配路径,也会传递到微服务,因此到达用户服务的实际地址是:http://127.0.0.1:8081/user/8

2.8.过滤器

Zuul作为网关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,就是实现请求的鉴权。而这个动作我们往往是通过Zuul提供的过滤器来实现的。

2.8.1.ZuulFilter

ZuulFilter是过滤器的顶级父类。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其中定义的4个最重要的方法:

public abstract ZuulFilter implements IZuulFilter{

    abstract public String filterType();// 过滤器类型

    abstract public int filterOrder();// 过滤器顺序
    
    boolean shouldFilter();// 来自IZuulFilter,要不要过滤

    Object run() throws ZuulException;// IZuulFilter, 过滤逻辑
}
  • shouldFilter:返回一个Boolean值,判断该过滤器是否需要执行。返回true执行,返回false不执行。
  • run:过滤器的具体业务逻辑。
  • filterType:返回字符串,代表过滤器的类型。包含以下4种:

    • pre:请求在被路由之前执行
    • routing:在路由请求时调用
    • post:在routing和errror过滤器之后调用
    • error: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调用
  • filterOrder:通过返回的int值来定义过滤器的执行顺序,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。

2.8.2.过滤器执行生命周期:

这张是Zuul官网提供的请求生命周期图,清晰的表现了一次请求在各个过滤器的执行顺序。

1533945001048

  • 正常流程:

    • 请求到达首先会经过pre类型过滤器,而后到达routing类型,进行路由,请求就到达真正的服务提供者,执行请求,返回结果后,会到达post过滤器。而后返回响应。
  • 异常流程:

    • 整个过程中,pre或者routing过滤器出现异常,都会直接进入error过滤器,再error处理完毕后,会将请求交给POST过滤器,最后返回给用户。
    • 如果是error过滤器自己出现异常,最终也会进入POST过滤器,而后返回。
    • 如果是POST过滤器出现异常,会跳转到error过滤器,但是与pre和routing不同的时,请求不会再到达POST过滤器了。

所有内置过滤器列表:

![1525682427811](assets/1525682427811.png)

2.8.3.使用场景

场景非常多:

  • 请求鉴权:一般放在pre类型,如果发现没有访问权限,直接就拦截了
  • 异常处理:一般会在error类型和post类型过滤器中结合来处理。
  • 服务调用时长统计:pre和post结合使用。

2.9.自定义过滤器

接下来我们来自定义一个过滤器,模拟一个登录的校验。基本逻辑:如果请求中有access-token参数,则认为请求有效,放行。

2.9.1.定义过滤器类
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LoginFilter extends ZuulFilter 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String filterType() {
        return FilterConstants.PRE_TYPE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int filterOrder() {
        return FilterConstants.PRE_DECORATION_FILTER_ORDER - 1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boolean shouldFilter() {
        return true;
    }
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Object run() throws ZuulException {
        // 获取请求上下文
        RequestContext ctx = RequestContext.getCurrentContext();
        // 获取request对象
       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= ctx.getRequest();
        // 获取请求参数
        String token = request.getParameter("access-token");
        // 判断是否存在
        if(StringUtils.isBlank(token)){
            // 不存在,未登录,拦截
            ctx.setSendZuulResponse(false);
            // 设置返回状态码
            ctx.setResponseStatusCode(HttpStatus.UNAUTHORIZED.value())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null;
    }
}

2.9.2.测试

没有token参数时,访问失败:

![1525683285697](assets/1525683285697.png)

添加token参数后:

![1525683354113](assets/1525683354113.png)

2.10.负载均衡和熔断

Zuul中默认就已经集成了Ribbon负载均衡和Hystix熔断机制。但是所有的超时策略都是走的默认值,比如熔断超时时间只有1S,很容易就触发了。因此建议我们手动进行配置:

hystrix:
  command:
    default:
      execution:
        isolation:
          thread:
            timeoutInMilliseconds: 6000
ribbon:
  ConnectionTimeout: 500
  ReadTimeout: 2000
  

ribbon的超时时长,真实值是 (read + connect) * 2 ,必须小于 hystrix时长。

AbstractRibbonCommand类中可以看到计算公式:

ribbonTimeout = (ribbonReadTimeout + ribbonConnectTimeout) * (maxAutoRetries + 1) * (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+ 1);

2.11.Zuul的高可用

启动多个Zuul服务,自动注册到Eureka,形成集群。如果是服务内部访问,你访问Zuul,自动负载均衡,没问题。

但是,Zuul更多是外部访问,PC端、移动端等。他们无法通过Eureka进行负载均衡,那么该怎么办?

此时,我们会使用其它的服务网关,来对Zuul进行代理。比如:Nginx

Eureka、Ribbon、Hystix、Feign、Zuul

spring-cloud-config:统一配置中心,自动去Git拉取最新的配置,缓存。使用Git的Webhook钩子,去通知配置中心,说配置发生了变化,配置中心会通过消息总线去通知所有的微服务,更新配置。

spring-cloud-bus:消息总线

Spring-cloud-stream:消息通信

spring-cloud-hystrix-dashboard:容错统计,形成图形化界面

spring-cloud-sleuth:链路追踪 结合Zipkin

3.ES6 语法指南

后端项目搭建完毕,接下来就是前端页面了。不过在这之前需要一些准备工作。我们需要学习ES6的语法标准。

什么是ES6?就是ECMAScript第6版标准。

3.1.什么是ECMAScript?

来看下前端的发展历程:

web1.0时代:

  • 最初的网页以HTML为主,是纯静态的网页。网页是只读的,信息流只能从服务的到客户端单向流通。开发人员也只关心页面的样式和内容即可。

web2.0时代:

  • 1995年,网景工程师Brendan Eich 花了10天时间设计了JavaScript语言。
  • 1996年,微软发布了JScript,其实是JavaScript的逆向工程实现。
  • 1997年,为了统一各种不同script脚本语言,ECMA(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)以JavaScript为基础,制定了ECMAscript标准规范。JavaScript和JScript都是ECMAScript的标准实现者,随后各大浏览器厂商纷纷实现了ECMAScript标准。

所以,ECMAScript是浏览器脚本语言的规范,而各种我们熟知的js语言,如JavaScript则是规范的具体实现。

3.2.ECMAScript的快速发展

而后,ECMAScript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。

  • 1998年6月,ECMAScript 2.0 发布。
  • 1999年12月,ECMAScript 3.0 发布。这时,ECMAScript 规范本身也相对比较完善和稳定了,但是接下来的事情,就比较悲剧了。
  • 2007年10月。。。。ECMAScript 4.0 草案发布。

这次的新规范,历时颇久,规范的新内容也有了很多争议。在制定ES4的时候,是分成了两个工作组同时工作的。

  • 一边是以 Adobe, Mozilla, Opera 和 Google为主的 ECMAScript 4 工作组。
  • 一边是以 Microsoft 和 Yahoo 为主的 ECMAScript 3.1 工作组。

ECMAScript 4 的很多主张比较激进,改动较大。而 ECMAScript 3.1 则主张小幅更新。最终经过 TC39 的会议,决定将一部分不那么激进的改动保留发布为 ECMAScript 3.1,而ES4的内容,则延续到了后来的ECMAScript5和6版本中

  • 2009年12月,ECMAScript 5 发布。
  • 2011年6月,ECMAScript 5.1 发布。
  • 2015年6月,ECMAScript 6,也就是 ECMAScript 2015 发布了。 并且从 ECMAScript 6 开始,开始采用年号来做版本。即 ECMAScript 2015,就是ECMAScript6。

3.3.ES5和6的一些新特性

我们这里只把一些常用的进行学习,更详细的大家参考:阮一峰的ES6教程

3.3.1.let 和 const 命令

var

之前,js定义变量只有一个关键字:var

var有一个问题,就是定义的变量有时会莫名奇妙的成为全局变量。

例如这样的一段代码:

for(var i = 0; i < 5; i++){
    console.log(i);
}
console.log("循环外:" + i)

你猜下打印的结果是什么?

1526107278999

let

let所声明的变量,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。

我们把刚才的var改成let试试:

for(let i = 0; i < 5; i++){
    console.log(i);
}
console.log("循环外:" + i)

结果:

1526107347275

const

const声明的变量是常量,不能被修改

1526107425000

3.3.2.解构表达式

数组解构

比如有一个数组:

let arr = [1,2,3]

我想获取其中的值,只能通过角标。ES6可以这样:

const [x,y,z] = arr;// x,y,z将与arr中的每个位置对应来取值
// 然后打印
console.log(x,y,z);

结果:

1526109778368

对象解构

例如有个person对象:

const person = {
    name:"jack",
    age:21,
    language: ['java','js','css']
}

我们可以这么做:

// 解构表达式获取值
const {name,age,language} = person;
// 打印
console.log(name);
console.log(age);
console.log(language);

结果:

1526109984544

如过想要用其它变量接收,需要额外指定别名:

1526110159450

  • {name:n}:name是person中的属性名,冒号后面的n是解构后要赋值给的变量。

解构表达式拷贝对象属性:

比如我们有一个person对象:

const person = {
    name:"jack",
    age:21,
    language: ['java','js','css']
}

我想获取它的nameage属性,封装到新的对象,该怎么办?

1533943817175

我们在解构表达式中,通过language接收到语言,剩下的所有属性用 ... obj方式,可以一起接收,这样obj就是一个新的对象,包含了person中,除了language外的所有其它属性

数组也可以采用类似操作。

3.3.4.函数优化

箭头函数

ES6中定义函数的简写方式:

一个参数时:

var print = function (obj) {
    console.log(obj);
}
// 简写为:
var print2 = obj => console.log(obj);

多个参数:

// 两个参数的情况:
var sum = function (a , b) {
    return a + b;
}
// 简写为:
var sum2 = (a,b) => a+b;

代码不止一行,可以用{}括起来

var sum3 = (a,b) => {
    return a + b;
}

对象的函数属性简写

比如一个Person对象,里面有eat方法:

let person = {
    name: "jack",
    // 以前:
    eat: function (food) {
        console.log(this.name + "在吃" + food);
    },
    // 箭头函数版:
    eat2: food => console.log(person.name + "在吃" + food),// 这里拿不到this
    // 简写版:
    eat3(food){
        console.log(this.name + "在吃" + food);
    }
}

箭头函数结合解构表达式

比如有一个函数:

const person = {
    name:"jack",
    age:21,
    language: ['java','js','css']
}

function hello(person) {
    console.log("hello," + person.name)
}

如果用箭头函数和解构表达式

var hi = ({name}) =>  console.log("hello," + name);

3.3.5.map和reduce

数组中新增了map和reduce方法。

map

map():接收一个函数,将原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用这个函数处理后放入新数组返回。

举例:有一个字符串数组,我们希望转为int数组

let arr = ['1','20','-5','3'];
console.log(arr)

arr = arr.map(s => parseInt(s));

console.log(arr)

1526110796839

reduce

reduce():接收一个函数(必须)和一个初始值(可选),该函数接收两个参数:

  • 第一个参数是上一次reduce处理的结果
  • 第二个参数是数组中要处理的下一个元素

reduce()会从左到右依次把数组中的元素用reduce处理,并把处理的结果作为下次reduce的第一个参数。如果是第一次,会把前两个元素作为计算参数,或者把用户指定的初始值作为起始参数

举例:

const arr = [1,20,-5,3]

没有初始值:

1526111537204

指定初始值:

1526111580742

3.3.6.promise

所谓Promise,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,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(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)的结果。从语法上说,Promise 是一个对象,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。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
感觉跟java的Future类很像啊,有木有!

我们可以通过Promise的构造函数来创建Promise对象,并在内部封装一个异步执行的结果。

语法:
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// ... 执行异步操作

  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{
    resolve(value);// 调用resolve,代表Promise将返回成功的结果
  } else {
    reject(error);// 调用reject,代表Promise会返回失败结果
  }
});

这样,在promise中就封装了一段异步执行的结果。

如果我们想要等待异步执行完成,做一些事情,我们可以通过promise的then方法来实现,语法:
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{
    // 异步执行成功后的回调
});

如果想要处理promise异步执行失败的事件,还可以跟上catch:
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{
    // 异步执行成功后的回调
}).catch(function(error){
    // 异步执行失败后的回调
})

示例:

const p =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
    // 这里我们用定时任务模拟异步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const num = Math.random();
        // 随机返回成功或失败
        if (num < 0.5) {
            resolve("成功!num:" + num)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ject("出错了!num:" + num)
        }
    }, 300)
})

// 调用promise
p.then(function (msg) {
    console.log(msg);
}).catch(function (msg) {
    console.log(msg);
})

结果:

1526113115887

1526113140074

3.3.7.对象扩展

ES6给Object拓展了许多新的方法,如:

  • key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key形成的数组
  • value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value形成的数组
  • entries(obj):获取对象的所有key和value形成的二维数组。格式:[[k1,v1],[k2,v2],...]
  • assian(dest, ...src) :将多个src对象的值 拷贝到 dest中(浅拷贝)。

1527210872966

3.3.8.数组扩展

ES6给数组新增了许多方法:

  • find(callback):把数组中的元素逐个传递给函数callback执行,如果返回true,则返回该元素
  • findIndex(callback):与find类似,不过返回的是品牌到的元素的索引
  • includes(element):判断指定元素是否存在

![1533944220125]()